=
NO GREATER INFLUENCE
John Arthur Brabham
text | Peter Kelly
photo | Klemantaski Collection, Kimio Ng
Design | Franco Au-Yeung

不少人在今日賽車界舉足輕重,但沒有人可以超越一位來自澳洲小鎮的巨人,他對賽車的貢獻儼如高山流水,永不竭止,他的名字,是John Arthur Brabham。


1959年的1212日,在美國塞伯靈賽道,一位從澳洲悉尼來的三十三歲賽車手,在此成為了賽車界的經典人物。那年一級方程式大賽最後一站比賽的最後一圈,積·伯拉咸不僅將贏得比賽,還會榮登總冠軍寶座,不過如電影快速向前搜畫地前進,事情很快就不如想像那麼順利,甚至一切都走歪了。

這是第一次在佛羅里達州塞伯靈舉行的美國一級方程式賽站,這裡看起來就像一個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空軍基地而非賽車場,來自歐洲的車隊在此感到混亂,車手駕駛著他們的2.5公升一級方程式賽車,駛入維修站的路徑相當奇特,尤如突然插入賽道,美國車手HarrySchell更在排位賽時撞上了Tony Brooks的法拉利。

比賽進入尾聲時,積·伯拉咸領先他的年輕隊友麥拿侖差不多一圈,但積·伯拉咸的CooperClimax T51賽車,油缸已是滴油不存,跑到離終點尚有半哩左右便難再吋進,跟著發生的事,不但震撼賽車界,也証明了外號「Black Jack」的積·伯拉咸如何勇悍。賽車已走到最後直路,積·伯拉咸知道雖然只差數百碼而已,無奈車輛已無力駛到終點線,縱然心知取勝無望,可是他很清楚只要爭取到較佳名次完賽,仍足以贏得世界冠軍。因此,在那個1959年的佛羅里達炎熱下午,積·伯拉咸跳出他的Cooper賽車,蠻著一股勁奮力推車。

 

在賽道上,麥拿侖首先趕過他,並迎來自己在一級方程式比賽的首場勝利,隨後是法國車手MauriceTrintignant所駕駛的另一台Cooper,跟著TonyBrooks的紅色法拉利也飛馳而至,在積·伯拉咸之前越過終點線,筋疲力竭的積·伯拉咸的經典綠色白嘴賽車終於被推過終點線,其神力表現使他得到足以贏得世界冠軍的分數,那是他三屆世界冠軍名銜的第一個錦標。

積·伯拉咸說:「當時我把賽車推過終點,根本不知道所獲名次,是否可以拿到總冠軍,我無力地坐在地上,稍後才得悉賽果,知道自己贏得世界冠軍後,場面實在太令人激動。」那個動人時刻,也許是積·伯拉咸最廣為人知的故事,不過在他的車手生涯中,這只是一部分,他獻給賽車運動的實在太多。

積·伯拉咸對一級方程式的影響力,遠大於其他車手或車隊,他在五十年代加入Cooper車隊,全力推動中置引擎賽車概念和工程設計。這當然不是新主意,早在三十年代的AutoUnionTypeC賽車,已有中置動力佈局,但那時引擎的龐大馬力和重量,放在配用窄輪胎的TypeC上,使這台賽車以難於駕馭馳名,後來戰爭爆發,賽車發展停頓,也使這個概念被束之高閣,人們認為經測試後證明不可行。

積·伯拉咸是當中一個堅持不懈的工程師,他明白困難所在,戰前德國人已展示了這樣佈局的優點,傳動軸毋須穿越車手座椅下,車手可以坐得更低,令賽車有更佳重心和重量分佈,可以在彎上跑得更快,而且經簡化的設計可以減低車重,增加可靠性。1955年,積·伯拉咸推出第一款中置引擎賽車,由他親自駕駛,不過卻要去到1959年,才大致上清除了主要缺失,而Cooper的車手也利用T51賽車橫掃整個賽季。當積·伯拉咸竭盡全力把他的8Cooper賽車在佛羅里達州推過終點,從而贏得當屆世界冠軍後,一級方程式賽場上,再沒有前置引擎的賽車可以贏得錦標。

賽車世界中,積·伯拉咸可算大名鼎鼎,這要歸功於他本人在1963年離開Cooper車隊,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日後成就非凡的賽車製造公司,跟他一同創業的還有澳洲人Ron Tauranac。此外,如果不是積·伯拉咸,世人未必就會認識麥拿侖。回到1955年,積·伯拉咸首次前往新西蘭,遇上並非常欣賞年輕車手麥拿侖,對方大方地讓積·伯拉咸在奧克蘭使用他的工作坊修檢賽車,而且積·伯拉咸更和麥拿侖全家建立親密關係,結果就是積·伯拉咸把麥拿侖帶到歐洲比賽,並讓他得到在Cooper車隊的車手席位,麥拿侖亦不負所望,終在歐洲賽車壇揚名立萬。與此同時,積·伯拉咸還為麥拿侖團隊的RonDennisCooper車隊謀得一份工作,RonDennisCooper獲益良多,後來建立並管理自己的車隊,這一連串的事件,也就是Ron Dennis1981年為拯救面臨困難的麥拿侖車隊作出收購的前奏,從而建立了今天的賽車界巨擘。

對於這個經驗,Ron Dennis曾說,就算當年只是年輕小子,都感受到積·伯拉咸的偉大之處,能為他工作,是一項名譽和優勢。

 

毫無疑問,積·伯拉咸既是聰明的工程師,又是優秀車手,這是很罕有的組合,而且証明無可匹敵。過去很多關於積·伯拉咸的能力和決斷力的記載,但鮮有涉及他溫和的一面。積·伯拉咸其實也很清楚不必任何瑣碎事都要認真看待,在1966年的荷蘭格蘭披治賽,對於外界曾質疑他的年齡漸大,出現競爭力問題,積·伯拉咸特別戴上一把假鬍鬚進入Zandvoort賽道的圍場,當時有荷蘭傳媒提問,以他這個年紀能領先車手榜是否感到奇怪?積·伯拉咸只是簡單地答:「有何不可?」

當傳媒認為他以四十之齡還參賽,大概可以不理之時,積·伯拉咸駕駛自己的BT19賽車,配備澳洲製造的RepcoV8引擎,為中年車手贏得了賽車史上的重要勝利,1966年他得到最後一次世界冠軍錦標,次年他的隊友DennyHulme取得個人世界冠軍,還替車隊蟬聯製造商總冠軍,直到1970年時他四十四歲,還在車隊駕駛一級方程式賽車。事實上,即使在最後一年車手生涯,積·伯拉咸已屆中年,仍然可以處於前列位置,年終排名第五,可見積·伯拉咸身手不凡。那個年代,最好的車手都沒能征戰多年,但積·伯拉咸就成為例外,因為他在賽場上由始至終都沒有經歷過嚴重意外。

從車手位置退役後,積·伯拉咸還有很多賽車相關業務,令他的影響力持續多年,包括和JohnJudd合組了引擎開發公司,在七十年代為不少車隊提供引擎。1971年伯拉咸車隊易手,在BernieEcclestone領導下,於八十年代的渦輪增壓引擎時期繼續大放光芒,使伯拉咸的名字在賽車界一直盛名不衰。

今年是積·伯拉咸首度贏得一級方程式總冠軍五十週年,2016年度的Goodwood復興賽以此為主題,藉此紀念其榮譽,很多和積·伯拉咸有關的經典賽車聚首一堂,總數超過三十台,並全數開上賽道,以最美麗的火焰向這位賽車壇上貢獻良多的巨人致敬。如果重看這些賽車,仍不能引發我們對積·伯拉咸於2014519日離世時的感觸,那麼由其長子大衛·伯拉咸坐進先父的1968年伯拉咸RepcoBT24賽車,在Goodwood的直路上飛馳,定可令我們想起一些過去的畫面。

·伯拉咸以不莽撞,有風度的典型澳洲人風格,加上具前瞻性的態度、自信,以及不屈不撓的競賽精神,完成他的賽車大業,成為殿堂級人物,足以成為後來者的學習對象,也表明不必好像范芝奧或Stirling Moss般擁有超級巨星的風範,只要有決心,憑藉天份做出成績,也可以像這位來自以袋鼠馳名的遙遠國家、家有一妻三子的中年漢,取到巨大成就。

重看積·伯拉咸在其黃金年代的訪問片斷,就可以感到他在賽車世界的影響力不僅在於過去,還遍及現在。或許你不是在CoventryClimax賽車年代成長,難以感受到當時賽道上的事故,和各式各樣新概念與新科技,但最少你也會看過積·伯拉咸在2014年逝世前較近期的採訪,了解到他是一為澳洲長者,一位率直健談,令人敬重的典型澳洲人,年輕時曾參加澳洲空軍,之後參加泥地賽,最終成為三屆一級方程式世界冠軍,世人無不知曉其貢獻,積·伯拉咸的影響力,堪稱無遠弗屆。假如真有平行時空,他在1955年面臨是否買一張去歐洲參賽的機票時,作出了另一個選擇,今日我們的賽車世界,也許又是另一面貌。


NO GREATER INFLUENCE

Featured in GOODWOOD VOL 02 – THE RETURN TO POWER –

Order now

 

Up next /
Previously 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