=
The Silent Stalker
John Watson
Text | Richard Kelley
Photo | Richard Kelley

JohnWatson擁有傑出的調較賽車技術,加上平穩而富進取的駕駛風格,令他在1982年的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中,距離總冠軍僅有五分之遙,並且獲得了兩場極其精彩的勝利,是格蘭披治大賽
史上兩場令人難忘的比賽。


對於熟悉當代一級方程式比賽的車迷來說,談起JohnWatson都不免有點無奈和惋惜,他面對如Villeneuve、Peterson、Hunt這些高手,其車技之精湛仍然有目共睹,其才華橫溢令他本應令得更高的成就,但在命運擺弄下,加上七十年代一級方程式車壇的波譎雲詭,使他在選擇車隊時變成一場場孤注一擲的賭博。

然而JohnWatson擁有傑出的調較賽車技術,加上平穩而富進取的駕駛風格,令他在1982年的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中,距離總冠軍僅有五分之遙,並且獲得了兩場極其精彩的勝利,是格蘭披治大賽史上兩場令人難忘的比賽。

John Watson在北愛爾蘭長大,童年時他觀看了就在貝爾法斯特城外一個名為Dundrod的賽道賽事,那裡舉行Tourist Trophy比賽和世界跑車賽,眼看那些平治、雅士頓馬田、積架、瑪莎拉蒂等賽車飛馳,燃起了這個小孩的夢想,他立志日後要成為賽車手。

John Watson的家庭和賽車不無關係,他父親經營汽車業,並參加一些愛爾蘭的本土比賽,在接觸了父親的愛好,加上閱覽了有關賽車的書刊後,使他期望可以在賽道上一展身手。雖然家中設想John能繼承家業,但John對賽車的慾望明顯大於經商,最終他得到家人諒解,開始尋求踏入賽車生涯之路。

六十年代中期,JohnWatson首先參加的比賽是駕駛一台AustinHealeySprite,但他很快就轉移到駕駛方程式賽車,而且在速度上更勝當地很多全季參賽的車手,到1970年,他的家庭找到一台二手的伯拉咸BT30賽車,使John得以晉升到二級方程式比賽。可惜首季賽事以在Rouen的意外告終,他雖然因而手腳折斷,但在翌年不但全面康復,而且開賽車的速度更快。

JohnWatson的表現吸引了PaulMichaels的關注,這位Hexagon汽車貿易集團的東主,向另一位行商Bernie Ecclestone(日後成為一級方程式的老闆)租用了一台舊的伯拉咸BT37賽車,讓JohnWatson參加1973年的英國格蘭披治大賽。

這場賽事以Jody Scheckter在首圈打滑並牽涉了共十一台賽車稱著,不過排第二十三位的Watson沒有受影響,最高更升至第六名,可惜由於燃油系統故障令他最終下滑至十六名,在EmersonFittipaldi之後。Michaels滿意其表現並在年底給予Watson另一次出賽機會,1974年,JohnWatson得到Hexagon的合約,成為旗下全職車手參戰整個一級方程式賽季。

 

這年二十八歲的JohnWatson,以一個大鬍子形象示人,駕駛已有一年歷史的伯拉咸BT42參賽,曾在蒙地卡羅站得到第六名,其後座駕升級為BT44,在奧地利站得到一席殿軍,並分別在意大利得第七,和在美國格蘭披治得第五,第一個賽季以車手總排名第十五位完成,然而下一步發展卻遇到障礙。

Hexagon車隊在1975年因財困令發展中斷,Watson也無處落腳,最後為John Surtees出賽二級方程式,Surtees雖然是偉大的賽車手(他先後得到世界電單車賽和一級方程式的
總冠軍),不過在經營車隊上的能力顯然不如其賽車技術,Watson使用一台過時的TS16努力比賽,換來是一次撞車意外、五次不能完賽,和沒有任何績分進帳,幸好在這些艱難日子中,佈下了日後難以想像的成就的種子。

那年賽季的奧地利站,Mark Donohue駕駛其Penske PC1賽車失事喪生,同時Surtees也決定在賽季後解散車隊,JohnWatson接觸了Penske車隊,在美國站為其出賽,成績是排位十二名及第九名完賽,而更重要的成果,是他和車隊班主RogerPenske非常合得來,結果車隊決定在1976年的賽季和John Watson簽約擔任旗下車手。

在Watson的努力下,Penske車隊顯著地有所進步,他在法國站得到第三,為首度登上頒獎台,在英國站也名列三甲,其能力和潛質開始得到發揮。

當年的德國紐堡靈之戰,NikiLauda和JamesHunt的爭奪正處於白熱化,賽事開始時是濕地,其後天色轉晴,Lauda改用乾胎全力追趕,在Bergwerk彎位失控撞欄,賽車隨即引發熊熊大火,多位車手停車參與救出Lauda,當Watson的PC4到達時,Lauda已被救出車外,Watson用大腿給Lauda的頭部墊上,令他在等待救護車來到前稍為舒緩痛楚。

Lauda的嚴重灼傷令Watson大為震驚,但Lauda仍然清醒,並問Watson傷勢如何。為安慰Lauda,Watson對他說不用擔心,一切安好,並盡力令重傷的Lauda平復下來。他們兩人都對那一刻永不忘懷,自此兩人成為好友,其後更雙雙在兩支車隊成為互相信任的隊友。

 

兩周後,Penske車隊來到奧地利出賽,一年前他們失去其朋友和車手MarkDonohue的地方,Watson永不言休地為那台PC4戰車調整,令其得佔前列位置,而且在性能上變得容易操控,Watson深信賽車處於問鼎冠軍的交叉點上,並和RogerPenske打賭,如果獲勝就把鬍子剃去。在排位賽中,他名列第二,但比賽時傾盆大雨,賽道非常濕滑,PC4賽車的易駕性最後令Penske車隊得到唯一的分站冠軍,JohnWatson贏得第一次勝利和變成一個臉譜乾淨的漢子。

1976年的賽季結束後,Penske車隊也離開了一級方程式,剩下Watson獨個兒繼續找尋駕駛的席位,此時,昔年的汽車商人Ecclestone成為伯拉咸車隊的新主,畢竟當年是他安排Watson參與首場一級方程式比賽,經過一次商議,Watson在失去Penske的車手位置不足二十四小時,確立簽約為伯拉咸在1977年的賽季征戰一級方程式比賽。

事實証明這是明智的決定,伯拉咸的BT45由Martini贊助,使用愛快的新V12引擎,底盤出自天才設計師GordonMurray之手,是一台有實力和有潛質的賽車,其後一年甚至吸引了世界冠軍Lauda放棄法拉利來投,與其信任的朋友JohnWatson成為隊友。不過愛快引擎的缺點是太重,而且經常在毫無預警下爆缸,Murray雖然可以設計出一台快車,但他卻無力加強引擎的可靠性,在這個賽季內,Watson共經歷十一次退賽,其中六次由於引擎故障或波箱損壞造成。

其中一站是法國格蘭披治,MarioAndretti排頭位而JamesHunt第二,GunnarNilsson排第三,Watson排第四起步,開賽時Hunt率先進入第一彎,Watson進佔第二,到第五圈更成功超越Hunt帶頭,此時Andretti在第二位正努力追趕Watson,雙方展開長達七十五圈的追逐戰,Watson全力抵抗直到最後一圈,其愛快引擎突然失去動力,最終僅負於Andretti,這是JohnWatson這年比賽的經典寫照,不過翌年Lauda加盟後就更令人失望。

1978年的賽季,伯拉咸更為野心勃勃,Murray的全新BT46賽車有不少富創新性的設計,當時最為爭議的話題是蓮花車隊開發的地面效應概念,令賽車有更強的下壓力和貼路性,結果使蓮花賽車顯得非常優越,Murray在進化版的BT46B上使用向下的風扇,成功造成車底更強的真空效果,以對抗蓮化的賽車。

 

在瑞典站比賽,Lauda一放絕塵,大勝三十多秒,圍場中引發BT46B的設計是否合法的爭論,國際汽聯再驗車後,表示賽車合乎規則,然而當時車隊老闆Ecclestone正在爭逐一級方程式車隊組織的
領導權,BT46B的統治性地位將引發其他車隊撤回對他的支持,在衡量利弊後,Ecclestone自願把新車退出比賽,Watson得到的優勢一下又化為烏有。

與此同時,愛快引擎的問題不斷打擊Watson取分以至獲勝的機會,全年最少有五次,假使Watson駕駛一輛較慢的賽車,而非使用不可靠的愛快引擎的話,他將可以名列三甲,經過這個失望的
賽季,Watson在1979年轉投麥拿侖替代James Hunt。

然而新車隊和新車並沒有減少麻煩,麥拿侖的M29由於缺乏對地面效應的掌控,實力大大地掉了隊,經多次改良仍未成功,Watson從慣常的前列位置變成中下游的一份子,同時間他還有一位具實力的新隊友AlainProst,結果由1977至1980年間,Watson效力伯拉咸和麥拿侖的早期,由引擎或波箱問題引發的退賽共有十九次,Prost雖然快,但成績也不見得更好,這樣子度過的乏味比賽,最後卻引發Watson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黃金年代。

RonDennis在1981年入主麥拿侖,同時Prost也被雷諾羅致旗下,JohnWatson則留下和賽車設計師JohnBarnard共同開發、富革命性的新車MP4,也是史上第一台全碳纖車架的方程式賽車。

JohnWatson馬上知道,這種輕量化但強硬的車架,很適合他用以改善賽車操控,而且這賽車可以減低米芝蓮輪胎的損耗,令其比對手佔有優勢,不過賽車的弱點則是在某些賽道難以提升胎溫。Watson的努力在英國站終嚐成果,他得到五年來首次冠軍,也是麥拿侖自1977年JameHunt在日本勝出後的第一個分站錦標,同時亦是碳纖製賽車史上的第一次勝利,更重要,還把Watson重新推回前排車手的行列中。

1982年,Watson和前隊友Lauda又再重聚,Lauda雖然在1979年宣佈退休,但未幾即告復出,而且仍舊有強大的競爭力,不久也証明此言非虛,在第三場的LongBeach格蘭披治奪標,Watson知道他又要和老朋友一較高下,一個月後Watson在比利時獲勝,而兩人也在餘下的比賽中,雙雙合力抵抗雷諾、法拉利和伯拉咸,這些對手都擁有馬力更大的渦輪增壓引擎。

1982年底特律加入成為新賽站,這是一條臨時組成的街道賽,跑道狹窄,路面不平坦,而且密集的彎位,令渦輪增壓引擎難以發揮力量,反之,使用自然吸氣V8引擎的麥拿侖就更為有利,不過,麥拿侖MP4的輪胎低溫問題,也令其在較冷的天氣下處於不利,恰巧地,排位賽當日底特律天氣罕有地濕凍,麥拿倫的輪胎完全沒法升溫,結果成績也大受影響,Lauda只得第十,Watson更落至十七位。

比賽的結果,說明賽車世界中沒有甚麼是不可能的。大賽日天氣轉晴,變成炎熱和潮濕,賽車要面對完全和現有設定不同的氣候,只能依賴車手本身的能力,去找出如何在新環境下有效更改調校。

 

開賽前,我拍到Lauda和Watson正在非常輕鬆地談笑風生,似乎對他們的起步位置毫不介懷,是不是他們已掌握了某些秘密?

不錯,原來米芝蓮已告訴他們如果選用另一種質地的輪胎出賽,MP4的抓著力會變得強大無比,這也是在街道賽中獲勝的關鍵,他們同意作出此改變。

比賽開始,雖然Prost的雷諾立刻領先,但僅僅七圈後,賽會因意外出示紅旗暫停比賽,所有賽車回到維修站等待了近一小時,也乘機進行了必須的維修,此時我拍攝Lauda和Watson的照片,他們仍顯得信心十足,因為那些米芝蓮輪胎一如所料地發揮性能,他們相信可以在餘下的比賽中大開殺戒。

賽事再度開始,Prost保持領先,到第二十一圈,Rosberg超越Prost,而後者亦在不久後退賽,Lauda進展至第六位,在Rosberg、Pironi、Giacomelli、Cheever之後。第三十圈,Watson已從十七位追上,而且三、兩圈內把前面的對手逐一幹掉,最後在三十七圈越過Rosberg,並以十五秒的距離勝出,在現代一級方程式史上,從沒有人能作出這麼多的位置提升並贏得比賽,這場勝利令當時已年屆三十六歲的老將JohnWatson以二十六分升上車手積分榜的首位。

直到當季最後一站,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,JohnWatson必須取勝才能奪取全年總冠軍,結果以一位之差的亞軍完賽,世界冠軍由Keke Rosberg奪得。之後JohnWatson只是在一級方程式中比賽多一季,以一場轟轟烈烈的勝利結束他的一級方程式車手生涯。

1983年他們再度回到LongBeach,歷史又再重演,配備自然吸氣引擎的麥拿侖賽車仍然因為輪胎缺乏升溫能力,Lauda和Watson在排位賽只排在二十二和二十三位。正賽開始後,前列車手如Patrick Tambay、Keke Rosberg和Jacques Laffite在爭戰中輪胎消耗極大,兩位麥拿侖車手乘機向上爬升,到第二十八圈,他們已位列第三和第四。

Lauda當時雖然領先,但其後的Watson更有效地保護輪胎,到三十三圈,Watson藉輪胎狀況較佳展開攻勢,首先超越了隊友,並以僅三個圈的距離,追上達二十秒距離的前車再一一超越Patrese和Lafitte,贏得他最後一個分站冠軍,衝過終點黑白格子旗時,已比名列第五的隊友Lauda領先近半分鐘。

底特律的傑出成績被改寫,Watson只花七十分鐘,完成了二十二個位置的提升,至今仍是現代一級方程式比賽中,從最後的發車位起步,結果勝出比賽的紀錄。

 

Up next /
Previously 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