=
罕有與非凡
Lars Netopil的Leica珍藏
文字 | GoJim
攝影 | Kimio Ng
設計 | Franco Au-Yeung
翻譯 | Joyce Tsang

古董相機拍賣市場愈趨織熱,尤其是一系列Leica經典產物最受歡迎。從以往只在歐美國家舉辦,及至2013年於香港出現了首家本地企業仕宏拍賣行(L&H Spring Auctions),焦點搜羅全球經典Leica名機,把從前工業文明揉合藝術的精粹,親手帶到大家眼前。

除了各代限量版、名人紀念機和軍用型號外,產量更見稀少的原型相機或鏡頭,亦令眾人趨之若騖,成交價屢創新高。然而藏品的每項零件到機身外表的色漆皮革,能夠保存原裝正廠與否便對收藏價值上作出了決定性影響,故當中的鑑定程序直令成為專業重要一環。隨著2015年春季拍賣活動展開,世界最頂級的Leica古董鑑定師Lars Netopil也受邀來港,為活動擔任顧問嘉賓外,隨行還有三樣極罕珍藏要跟大家分享。

Leica H

首先是出現於1965年的半格相機Leica H,故事要追溯至二戰結束後,Leitz(Leica的前身)設計師Adam Wagner從捷克步行返回德國後,便立刻重新啟動其相機設計進程。其主要作品包括”f”-type閃光同步系統、Leicavit手動快速捲片器、Leica IIIg和MP2相機等。Adam的設計宗旨就是盡力把東西造得輕巧簡潔,目標是帶來一部現代化、具備自動曝光功能的35mm半格菲林連動測距相機,並將之命為「Leica H」。就在即將準備正式投入產線期間,團隊卻遇到了兩大「問題」,先是Leica M3型號取得空前成功,自1954年以來共錄得逾20萬產量;除此還有另一重要項目Leicaflex亦剛剛推出,這為廠方的日常生產力添上了極大負荷,因此宣告放棄Leica H這額外的短期計劃。

最後Adam因無法接受這決定而毅然辭職,結束在Leitz長達三十二年非常成功的設計師生涯。直至去世時,Adam仍堅持認為這是上層一個錯誤的管理決策。然而現今世上已知存在的,亦只留下了兩部測試版機型,其中一部便為Lars Netopil所擁有。

Leica M3 - 700010

接著是M3 – 700010,Leica於1954年德國Photokina世界影像博覽中,發布首台M系列相機M3,是次設計項目直接由工程師負責,故展現了獨特和實用性極大的機械美學。汲取從前III系列螺紋卡口接環的經驗,革命性機身設計以插刀式鏡頭接環代替,令鏡頭更換速度大大提升。當時還沒有現在的紅圈標誌,金屬機殼頂部刻上傳統Leica字樣。為盡量保持與人肉眼所看到的比率,取景器採用0.92放大倍數,至今仍是系列中的最高數值。除此還有更順暢易用的雙撥菲林前捲桿、快門速度轉盤、自動回零的格數計和自拍時間掣等不同設計,完全把使用者的習慣改變過來,及後更成為美國紐約Museum of Modern Art收藏的唯一一台相機展品。

值得留意是,M3的生產序號由700000開始,顧名思義這一部是第10部機身。早在在50年代,廠方會為即將投入市場的相機製造多個模殼,給予工廠作大量生產之用。而這些模子於細節上卻有著不同的地方,例如頂部會呈斜角或圓形,過程中工人會拿哪一個來裝嵌則十分隨機,故最後會出現了不規則數量的「特別版」。又不知甚麼原因,一百號以後便只剩下現行最常見的圓形設計,所以今回Lars Netopil帶來這部機頂前後位置均分別打了角位的「雙角十號」,便見更為罕有。

Elmar 90mm f/4

最後是一支伸縮筒型鏡頭,這設計可追溯到1939年,但只製作過不多於兩支的原型手工樣本而已。及至1945至1946年,廠方以此作藍本發展出一個實驗系列,便是眼前這支Elmar 90mm f/4型號,總產量約10-15枚,序列號分別為633.001至633.020,流傳至今世上已知仍保存下來的則卻只剩下5枚。焦點用上螺紋卡口介面,在最前端部份嵌有A36轉接環。有別於現行設計,工程人員特別在光圈環後方刻上光圈值(此功能於往後的Leica鏡頭也沒有出現過),攝影師可通過相機取景器來讀取相關數值,從而在取景及對焦同時,能夠迅速作直接調校。最後值得一提的,在我們翻查過當年由Leica出口銷售部門主管Mr.Jaeckel所發出的內部記錄,這支序號為633.003的Elmar 90mm f/4,是今回整個實驗系列中唯一一支正式經過對外運送程序,足見其罕有程度。

Up next /
Previously 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