=
零之進化
VW 上海 e-Mobility week
文字 | Norman Wong
攝影 | Norman Wong

汽車誕生逾百年,為人類帶來了便捷,是文明發展的基礎,但也構成沉重負擔,不斷消耗資源,對環境造成污染。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集團,VW啟動了綠色計劃,積極達成「三零」目標。

所謂「三零」就是零油耗、零排放、零噪音,以此為本,VW發表了不同類型的環保車,減少對傳統石油燃料的依賴,改以純電能驅動,沒有燃燒自然沒有排放,也不會發出擾人噪音,世界從此變得清潔、寧靜。

去年3月,VW在柏林舉行e-mobility week,以德國首都為中心,向全國甚至歐洲等地宣揚環保理念;半年後e-mobility week移師上海,把各款新型電動車帶到浦東,讓電能駕駛的概念在地球的另一邊萌芽。

以VW的規模來說,要造一台電動車實在易如反掌,但讓人明白電能駕駛背後的原理和意義,才是最艱鉅的任務。正如上海的e-mobility展館裡,陳列人前的車架、組件或規格數字等都是冰冷空洞的,反而一台簡單的「單車發電機」更顯淺易明——只要你使勁的踏,發電機產生足夠電量,面前的相機就會自動替你拍照。一個簡單的玩意,已清楚解釋電動車「動能重生」的運作原理。

停泊在世博園區附近街道上的那些新型VW電動車,看起來不覺半點陌生,因以現有車款為設計藍本,自然增加親切感。就以e-Golf為例,除了那片小小的型號銘牌,根本就和一台常見的揭背車沒分別。但熟悉的面孔下所包含的卻是全新機組,熱烘烘的引擎和燃料缸都不見了,換上一台電馬達和鋪設在底部的儲電池;發車一刻完全不動聲色,也沒有吵耳的排氣和運作聲,靜悄悄的等候開動;走走停停期間,它都沒有任何排放,乾乾淨淨的載人四處走。

這台電動車每次充電可走190km路程,基本上足以應付城市駕車需要,如日間停泊的地方配備充電設施,那就更放心了。若要走較遠的路程,最好預先計劃路線,在途中加插充電位置和預留時間。你大可視它為一件家庭電器,因它可用家居電插座充電,需時約13小時,晚上回家充電,翌晨出門已作好準備,若電池尚餘電量,更可縮短充電時間;亦可使用快速充電站,半小時已能補充80%電量。車子可與手機程式連繫,讓你隨時監察充電情況或預定充電時間,這種有如科幻小說中的橋段,已在不知不覺間融入了現實生活。

除了充電,電動車亦可「自生能源」,原理就像展館的那台單車發電機,當你煞車或放開油門讓它自由滾動,電馬達可反串飾演發電機的角色,把「動能」轉化為「電能」並儲存在電池內。這運作模式亦衍生一種全新的駕駛思維:盡量把握機會儲備電能,例如在下坡或慢慢滑行至交通燈前,都可讓它賺取能量,留作往後的路程使用。當你開著e-Golf,人與車已不是單純的消耗,而是一種互動的溝通和配合,亦需投入更精密的計算和思考,讓駕駛變得更有趣味。

VW正與上海當地一家出租車公司合作,引入另一款電動小車e-Up!作為的士,並以龐大的互聯網絡提高每台車的使用效率,長遠目標是減少車隊的整體碳排放,增加電動車的社會價值。

減排節能是一種長遠的可持續發展,是宏大的環保目標,單靠個體未必可以達成,但若電動車得以普及至公共運輸的層面,效果則不可同日而喻。無論是柏林、上海或香港,個人、企業或政府,作為國際城市的一份子,對此都義不容辭。